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,但同时也给了不少“富贵病”可乘之机,而糖尿病就是其中第一大“甜蜜杀手”。
今天是11月14日,也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。今年的主题是“教育保护明天(Diabetes: education to protect tomorrow)”。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糖尿病患者获得更优质的糖尿病教育。
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,糖尿病教育刻不容缓,如果您是糖友中的一份子,这6条糖尿病冷知识,您一定要知道!
错!
空腹血糖要求空腹8个小时以上,所以很多人前一天晚上早早吃完了饭,等着第二天检查。但是空腹时间过长,测的血糖也不准确!
研究显示:若测量时间超过早上10点,属于超空腹状态,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,对于糖友来说,一方面容易出现低血糖,尤其对于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是长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友;
另一方面空腹时间过长,肝脏产糖会有不同程度增加,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,这样并不能反映日常的血糖状态!所以如果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最好于清晨 8~9 点间完成测量。
错!
不少糖友每年都会体检,有的人会意外发现自己空腹血糖居然正常了,以为是自己的糖尿病好转了,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空腹血糖正常并不等于糖尿病好转。
与西方人相比,中国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,部分人在糖尿病初期,也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。这与中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为主有关,也是因为糖尿病早期,胰岛功能障碍以胰岛素高峰延迟为主。
胰岛素对控制餐后血糖的能力下降,进食后血糖会逐渐上升,导致餐后血糖升高。但是对于空腹血糖的调节还能应对,所以空腹血糖正常。
有可能。
有的糖友在冬天的时候,会发现自己的血糖比以往高了些,其实这不是个例,而是一种普遍现象,气温确实会影响血糖。
天气凉了,血糖可能会受到影响,但大多数人的变化并不明显。这是因为天气凉了,人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会有轻微的增加。
另外天冷了,糖友的“胃口”会比热天好很多,运动量也减少了,随之血糖有可能会有一些变化。
但不用太担心,轻度的升高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做以调整,若血糖变化明显,及时寻找专业帮助适当调整治疗即可。
错!
有些糖友,不仅血糖高,血压也高。医生说测空腹血糖啥都不能吃,索性药也不吃了,水也不喝了!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。
其实,测量空腹血糖时,如果口渴了,是可以少量喝水的,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或是其他疾病,降压药以及其他药物也应该按时服用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测量空腹血糖,食物确实是不能吃的!
错!
有些迷糊小糖友搞不清楚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测算餐后血糖,以为是在吃饭结束后算起,但这个做法是错误的。
餐后2小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,可有的人一顿饭吃1小时,有的人15分钟就搞定了,这中间产生的差异就会让餐后血糖不准确。
所以,餐后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,2小时进行测量,糖友们不要弄错了哦!
错!
有部分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血糖越低越好,少吃饭或者不吃饭,让自己保持低血糖的状态,其实糖尿病低血糖也是相当危险的。
长期的高血糖,糖尿病患者往往较为耐受高血糖状态,但如果血糖忽高忽低,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,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、不可逆的损害,甚至导致脑死亡。
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会选择点心、馒头等主食来缓解症状,这种做法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,但也不是最恰当的选择。
因为针对低血糖的救治要争分夺秒,应该迅速进食蔗糖、蜂蜜、果汁等食品,这类食物可以快速被肠道吸收入血,从而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。
而淀粉类食品如馒头等属于多糖类食物,需要经过代谢分解生成单糖(葡萄糖或果糖等)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,因此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。
防治糖尿病的关键,其实是控制饮食,如果能做到均衡饮食,规律饮食,就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的发展,而要控制好饮食,就必须遵守以下“1234567”饮食原则:
糖尿病患者每天的主食摄入量最好控制在100g,如果有条件可搭配粗粮。
糖尿病患者需清淡饮食,严格限制每日的油脂摄入,最好不要超过30g,同时还需要警惕坚果一类的“隐形油脂”。
①低糖:选择升糖慢的水果;
②适合: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水果;
③适时:白天两餐间吃水果;
④适量:每天水果摄入量200g。
糖尿病患者每天可进食一个鸡蛋,牛奶200ml,豆制品50g,鱼肉50g,瘦肉50g。
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糖友,秋冬季节,天气寒冷,糖尿病患者血糖也更易波动,要随时监控血糖是否升高。
如发现血糖突然异常,或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胸闷、视物模糊等症状,应提高警惕,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专业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