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种细菌通过筷子就可能相互传染,它就是生存在胃黏膜表面黏液层中的幽门螺旋杆菌(简称HP)。在高倍放大镜下,它呈S形,顶端有鞭毛。
幽门螺旋杆菌,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,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:我国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%,7亿人受其感染,与传播途经密切相关!它可以导致很多慢性胃病,是伤胃的“罪魁祸首”!
1.饮食不卫生,爱吃生食
不少人常流连于卫生情况得不到保证的饮食场所,容易增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。
而且不少人常青睐于刺激性饮食,包括辛辣、烟酒、浓茶等,可造成胃的抵抗能力下降,让幽门螺旋杆菌有机可趁。
此外,越来越多的人喜食三分熟牛排、生鱼片、生蚝等,甚至饮用河水、池塘水,也暗藏危机。
2.口腔、唾液等口口传播
幽门螺旋杆菌,会通过胃——食管反流进入口腔,广泛存在于牙齿、唾液中,所以有家族聚集性,如果餐具不洁,食用了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,都有可能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。
外出就餐时,建议使用干净卫生的餐具,吃火锅时要用公筷,且涮肉完全熟了后再食用。
家庭中若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,为避免全家感染,也建议“分餐制”;患者本人可以使用容易消毒的不锈钢筷子、牙刷等个人生活用具,更不宜共用。
此外,给孩子用专用餐具,不要亲吻孩子。对婴幼儿喂食时,切忌成人舌头试温、嚼碎后喂食。
餐具如何清洁消毒?
① 建议用流水洗碗;
② 洗净后将餐具放进锅中煮几分钟;
③ 有条件的话,也可以配置一个高温消毒碗柜;
3.粪-口传播
处于蜗居的人,尤其是与多人共寝者,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较大。当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旋杆菌,污染了水资源或是食物,会增加传播机会。
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口腔内长期存活,所以口腔卫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。注意口腔清洁,3个月更换牙刷。
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,很多人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,但只要细心留意,身体还是会给我们一些蛛丝马迹。
1.顽固性口臭
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可以在胃里生存,还能在口腔生存。如果没吃重口味的食物,且已仔细刷过牙,却仍然存在口臭,就要警惕是否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。
虽然目前尚无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口臭的直接定论,但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二者息息相关。更有实验证实,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,这两种气体正是口臭的主要成分。
2.胃痛、腹部不适
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,可能会出现胃部炎症、胃溃疡等疾病,常见的症状就是胃痛。此外,还包括胃胀、反酸、嗳气、伴有打嗝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这些症状具有反复性。
3.消瘦、贫血
感染者常缺乏食欲,没有胃口,并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,导致人体的营养摄取出现问题,容易出现消瘦、甚至贫血的表现。
1.建议哪些人进行HP检测?
目前可以通过碳13、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、抗体测定法、抗原测定法,或者在胃镜活检时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。
建议以下人群重点检测:
①一级亲属有胃癌家族史者;
②有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;
③患有慢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者;
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;
2.吃大蒜可以杀灭HP?
虽然大蒜有一定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,但这都是在人体外的培养皿中进行的,到了人体内就不一定了。此外,当水煮、蒸制、油炸等温度高于80℃时,大蒜素容易被破坏分解,也就难以发挥杀菌抑菌的功效。
目前没有证据表明,单纯大蒜素能够杀死幽门螺旋杆菌。目前想要根治幽门螺旋杆菌,主要还是通过三联或四联的规范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