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咱中国人最爱吃什么肉,那非猪肉莫属。一头平平无奇的猪,经过一番花式烹饪后,就能秒变饕餮大餐。
有数据统计,咱们一年就要吃掉7亿头猪,占全世界猪肉量的二分之一,相当于人均半头猪。
然而,有关猪肉的流言却着实不少,有的人表示,猪肉其实是致癌物,认为中国癌症高发都是因为猪肉吃得太多了,那么真的是这样吗?
早在2015年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将加工肉类列为“一类致癌物”,将红肉列为“2A类致癌物”。
世界卫生组织在《饮食、营养和慢性病预防》报告中指出,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人们的患癌风险。
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达到50克/天,患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%,当摄入量达到100克/天时,患肠癌的风险更会增加到36%。
这是因为红肉中含有饱和脂肪酸、血色素等物质,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,产生亚铁血色素等,经过人体的反应消化之后,会产生促癌因子,增加患癌的几率。
另外,脂肪高的红肉,还会增加肥胖的几率,而肥胖也是癌症的一大高危因素。如果食用了腌制的红肉,还可能会因亚硝酸盐超标,而增加患胃癌等的发病风险。
猪肉虽然有致癌风险,但并不意味着,猪肉一点都不能吃,猪肉中含有不少营养物质,能够满足人体的部分营养需求,但需要注意的是,猪肉的这几个部位,尽量要少吃:
1 ►槽头肉
槽头肉,即猪脖子肉。猪颈各种淋巴分布,包括:下颌淋巴结、腮腺淋巴结和咽后淋巴中心等。
正常的淋巴食入后对人体无碍,但充血、出血、水肿、化脓、坏死等病变的淋巴结,就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、病毒等有害物质,食用后对健康可能会产生危害。
2 ►猪肝
猪肝营养丰富,但它又是解毒器官,可能会残留较多带毒性物质的血液、胆汁,还可能有寄生虫。如果烹饪时处理不当,很容易导致感染。而且对于胆固醇较高的人群,由于猪肝胆固醇含量高,经常吃可能增加肝脏负担。
3 ►猪脑
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,猪脑中胆固醇含量堪称食物界的榜首,每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约为3100毫克,因此,高血脂患者应该杜绝吃该类食品。
4 ►猪的肾上腺
俗称小腰子,位于肾的内侧缘前方,这个部位含有大量的猪内分泌激素、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,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。
刚宰杀的猪肉,由于肌肉组织收缩而变得僵硬,虽然营养成分没有改变,但吃起来口感却较差。建议可以将猪肉放入冰箱冷藏12-24小时进行排酸,这样能让猪肉的肉质变得更加柔软,品质和安全性也会有所提高。
用猪肉制成的腌肉、腊肉和熏肉等加工制品,不仅含盐量高,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多种致癌物,例如多环芳烃类、亚硝胺等,而且还会使猪肉的营养价值降低。
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,每日食用猪肉在内的畜禽肉类应控制在40-75克,而包括猪肝在内的动物肝脏则可每月吃2-3次,每次食用量约25克。
用猪肉做菜时,建议少用烧烤煎炸,改用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,不仅能提高食用安全,还能保留更多的营养素。
最好避免红烧猪蹄、蜜汁叉烧、烤五花肉等菜式,猪肉可与土豆、胡萝卜一起炖煮,或豆类、青椒等高纤维食物同炒,有助提高身体脂肪代谢。
最后需要提醒一句,癌症的发生是遗传、环境、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虽然猪肉属于红肉,而红肉又被列为致癌物,但并不代表吃猪肉就一定会致癌。没有必要因为担心红肉和加工肉会增加患癌风险,而因噎废食。
想要保持身体健康,关键是要平衡膳食、均衡营养。